衛教百科
肛裂為「外括約肌過度擴張」而造成的肛門裂傷,臨床上對病患造成的最大困擾是疼痛,特別是排便時會有劇烈的疼痛撕裂感;另外也會間歇性的出血,一般人很容易與痔瘡造成混淆 !
一. 造成肛裂的原因
1. 便秘 → 大便太硬。
2. 腹瀉。
3. 不當手術切除過多肛門皮膚。
4. 不當藥物治療引起肛門皮膚纖維化。
5. 不正常外力或異物侵入。
二. 症狀
1. 肛門疼痛。
2. 反覆、間歇性出血 → 鮮紅色。
3. 肛門贅肉 ( 慢性 )。
4. 肛門周圍皮膚濕疹樣變化、搔癢。
5. 排便 / 解尿困難。
三. 治療
1. 急性期肛裂 → 肛門口有裂縫 > 保守治療。
.大便前塗抹消炎藥膏
.大便後溫水坐浴,再擦藥膏
.配合止痛藥或軟便劑
.發生原因必須改善
2. 慢性期( 肛門潰瘍 ) → 慢性潰爛傷口合併贅肉 > 手術治療
.潰瘍刮除
.贅肉切除
.肛門整型:部份括約肌切開。
四. 叮嚀
1. 肛裂是一種「容易治療」,但是不易根治的毛病,如果不能改善排便問題,肛裂就會一再
復發。
2.「肛裂 與 痔瘡」很容易混淆,外痔與肛門贅肉,一般人不太會分辨,仍應尋求「直肛科」
醫師幫助與治療。